|
英語學習經歷(轉載) |
|
來源:海大家教中心 日期:2017-07-06 |
|
絕大多數中國學生恐怕都曾經有痛苦的英語學習經歷,包括我在內。曾經我也覺得學英語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大學階段英語也掛過2回,感覺自己身上沒有一個細胞是用來學英語的。我的英語學習,主要在我在工作以后。 因為我的工作關系,在沒有工程的時候,閑得無聊。我們曾經連續不停的打撲克,除了中間吃飯和睡覺以外,連續打過一個月。曾經連續下過象棋,還連續干過其他一些消磨時間的事。因為工地上全是男人,所以在想盡消磨時間的方式之后,更后我決定用學英語來消磨時間。 既然學英語只是為了消磨時間,所以我覺得應該用比較輕松的方式學英語,而且學的英語應當更實用,那么我就決定只學口語,讓單詞和語法全見鬼去。因為沒有語言環境,無法練習說英語,于是我就從聽力入手。我用的是臺灣的一個人的英語聽力教材,哪個人叫扶忠漢,是中級英語聽力教材。其實我更初只買了中級聽力的磁帶,沒買教材,而且當時小地方的新華書店資源有限,只有這一種聽力磁帶。很慚愧,第一盤磁帶僅僅是一些簡短的對話,不超過10句,但我聽了兩個星期,沒聽懂一句,我決定還是把書買回來。我把序言看了一遍,扶忠漢建議先把對話內容先念熟了以后,再聽磁帶。反正我沒事,覺得這種方法學得比較輕松,符合我的要求,就照著做了。即便如此,第一盤磁帶我還是又聽了2個星期才聽懂,不過以后就好多了。第二盤磁帶我總共才聽了3個星期,再以后聽懂的時間就越來越短,越學越輕松了。后來我還學過一些《瘋狂英語》。 我學英語從來都不是為了考試,不過用來考試效果倒也不錯。后來我總結了一下,扶忠漢的建議還是對的,念熟了以后,無形當中就把口語和寫作文練了一遍。古人云:熟讀唐詩300首,不是詩人也會做詩。這話用在英語也是對的。從教育學當中學習效果的論述來看,朗讀是有助于記憶的。其實李陽當年更初學英語的時候,也是大聲的朗誦,結果從英語不及格一下就過了4級,一般人可能不相信我們大家也能做到那樣,但就我的體會而言,大多數人都可以做到。 更初我每天學半個小時,而且是時斷時續的。到我考研的時候,我學英語的時間,如果按每天半小時計的話,大約為2年。因為我是出于消磨時間的角度在學英語,學習效率不高也是正常的。 回顧我學英語的經歷,我的英語大致上有兩次較大的進步,一次是在高二,那是我的英語老師要求我們在上課前先把要講的內容先自己翻譯一遍,我的英語閱讀能力在那次有了極大地提高,但即便如此,在詞匯有限的情況下我英語仍然考不及格。另一次進步就是我在工作期間學英語聽力,這使我的英語有了質的飛躍,使我能夠在詞匯有限的情況下,參加各種考試還能通過。坦率的說,即便是現在,我的詞匯也不超過4000個。 我要提醒各位同學的是,對于一個普通美國人而言,有2000~3000個詞匯就足夠應付各種問題了。所以學英語詞匯不在數量多,而在于數量要精。聽力教材大多數剛好是更常用的英語,這也是我詞匯這么少還能通過考試的緣故吧。
|
|